商標商標商標商標商標
#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IPRdaily立場#
原標題:跨境代購品商標侵權,代購者承擔侵權責任
跨境代購由于商品物美價廉的特點,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模式。代購者在銷售跨境代購商品時,應具有商品的品牌意識。1月5日,記者從市法院獲悉一案例,代購者在銷售跨境代購服裝時,因侵害了商標權人的合法權益,被判賠償商標權人經濟損失(含合理費用)15萬元。該案裁判對跨境代購行為進行了合理的界定,為跨境貿易行為的合法性提供了明確的指引。
商標權人發(fā)現(xiàn)侵權商品
EVISU是一個源于日本的高端牛仔品牌,有“日本牛王”的美譽。該商標為某國際有限公司注冊取得,并授權上海某公司在國內獨占經營并使用上述商標。2019年3月12日,上海某公司發(fā)現(xiàn),沈陽某公司利用網絡銷售平臺,以代購的方式,銷售被訴侵權商品。
上海某公司認為,“EVISU”商標經過在中國大陸范圍內長期、廣泛的使用,具有較高知名度。沈陽某公司在網上店鋪內銷售自稱從韓國進口的“EVISU”品牌的服裝,具有混淆的可能,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來源產生誤認或認為服務來源存在特定聯(lián)系。且沈陽某公司并沒有取得合法授權,其行為已經構成商標侵權。
上海某公司提出訴訟,請求法院判令沈陽某公司賠償其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共計50萬元。
代購者稱有合法來源
沈陽某公司辯稱,其代購的商品均非公司自行生產制作,系從韓國購進的正品商品,涉案商標在購進時已標注在商品上,而商品上所使用的商標均為在韓國已合法注冊。沈陽某公司只是依國內消費者的指定,在收取費用后購買再發(fā)貨給國內消費者,是代為購買韓國正品商品的行為,不屬侵權行為。
沈陽某公司認為,其沒有侵權故意,且提供了商品合法來源,不應承擔賠償責任。
法院判代購者商標侵權
法院認為,在商品交易的過程中,商標發(fā)揮著重要的識別的功能,將在境外購買的商品又在境內轉售,使商品進入我國市場流通,附著其上的標志發(fā)揮了識別的功能,如與在我國取得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標發(fā)生混淆,使公眾對商品的來源產生誤認,直接侵害的是我國商標權人對注冊商標的專有使用權。本案中,沈陽某公司將境外購買的商品在境內銷售,與涉案商標發(fā)生混淆,破壞了商標的識別功能,侵害了商標權人上海某公司的合法權益。
法院綜合考慮涉案商標具有較高的知名度、沈陽某公司實施了銷售侵權商品的行為及侵權行為持續(xù)時間,并結合銷售記錄、制止侵權所支付的費用,判決沈陽某商貿有限公司賠償上海某貿易有限公司經濟損失(含合理費用)15萬元。
代購者對商標具有較高的注意義務
市法院民四庭法官吳松評析此案認為,本案涉及跨境代購行為引發(fā)商標沖突的責任認定。首先,跨境代購行為的性質應認定為是買入再賣出的銷售行為,而不應是完成委托事項的受托行為。其次,由于商標權具有地域性的特點,代購者將商品在國內再次銷售,附著其上的標志產生識別作用,與國內商標權人的商標產生沖突。最后,代購商品上的商標使用行為,并未得到國內商標權人的許可。因此,代購者應承擔侵害商標權的民事責任。
代購者可以以合法來源進行抗辯,但由于代購商品的商標在國內多是有較高知名度的大品牌,代購者應具有較高的注意義務,應當以審慎的態(tài)度審核境外商品是否侵害中國注冊商標專用權。本案中,代購者在接到商標權利人的投訴后,仍在從事銷售活動,其主觀上過錯明顯,故對其提出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抗辯理由,法院不予采信。
來源:沈陽日報
記者:周賢忠 通訊員:吳松 王東陽 曹佳
編輯:IPRdaily王穎 校對:IPRdaily縱橫君
注:原文鏈接:跨境代購品商標侵權,代購者承擔侵權責任(點擊標題查看原文)
如有想看文章主題內容,歡迎留言評論~
「關于IPRdaily」
IPRdaily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媒體,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(chuàng)新人才。匯聚了來自于中國、美國、歐洲、俄羅斯、以色列、澳大利亞、新加坡、日本、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(yè)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(fā)或知識產權負責人,還有來自政府、律師及代理事務所、研發(fā)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(國內70余萬+海外近30萬),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。
(英文官網:iprdaily.com 中文官網:iprdaily.cn)
本文來自沈陽日報并經IPRdaily.cn中文網編輯。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,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。文章不代表IPRdaily.cn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“http://islanderfriend.com/
文章不錯,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